北大又现硕士跳楼事件,清华为何没有? -
- MGMLV.排长
- 2010/3/26 4:17:05
北京大学双硕士基金研究员袁健死了。-
在北大读书期间曾是班级成绩第一名的他,在离开校门后,职场考试的第一次“末位”就把他给击倒了。他选择了轻生。-
去年刚毕业的袁健此前在融通基金试用,没有被留下,后进入大成基金。-
据了解,业内多家基金均采用末位淘汰制度。应届毕业生进入公司后一年进行答辩,通过的留下,否则就离开,而且实行PK制度,一组4人留下3人,淘汰率达25%。“行业排名后1/4下岗,后1/3留岗观察”是考察基金经理的通常准则。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下岗的不仅是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基金经理,就连服务于投资的研究员,也有一套内部考核机制。不少基金公司10%左右的研究员在春节前丢了饭碗。-
虽说基金行业竞争残酷,末位淘汰甚至被扫地出门是常有之事,但在接到公司正式给予的解聘通知后,袁健同学还是无法调整自己的抑郁情绪,3月3日刚完成工作交接,第二天就决绝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相信袁健一定知道,这一跳,他会离开这个世界,他会离开他的亲人,他的生命会从此消失。-
我相信,一个人要不是绝望到了极点,他是绝对不可能放弃自己的生命的。-
我相信袁健在离开这个世界前,他一定是在“生存或毁灭” 这个必答之问题前煎熬了很久,但因为不能忍受“末位”之耻,他最终抉择了“死即睡眠, 它不过如此! 倘若一眠能了结心灵之苦楚与肉体之百患, 那么, 此结局是可盼的!” -
袁健就这么毅然决然地走了。-
去年,宾语的廉政空间在一篇《百年北大:狼狈不堪的2009 》博文中曾说过,北大沦为“悲大”,不能不说是中国高校最大的“杯具”。-
事实上,这几年,百年北大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确实摆满了“杯具”。 -
与袁健同年毕业的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经营管理方向研究生贾昊,师从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系主任谢新洲。读研之后,他的生活中频频出现压力和挫折:代写论文、免费家教……除了这些,曾经允诺继续攻读其博士的谢新洲,又“爽约”不允他报考。此后,贾昊先后在两个单位实习,做了很长时间的廉价劳动力,但最终都因为“满员”,无法如愿就业。直到其结束生命的一周前,一家单位终于接受了他。而这家单位交给贾昊的第一份工作,就让他连续三天不眠不休。-
6月28日,终于完成任务的贾昊来到单位上班。走到单位楼下时,他接到谢新洲的电话。谢新洲要求他回学校,周五、周六、周日三天紧急帮其做课题。他实话告诉导师自己要上班,太累,导师就辱骂:“你真是个废物!”当晚(2009年6月28日),贾昊从高楼跳下,当场身亡。-
贾昊死后,网友们纷纷发帖,认为他是被导师给逼死的。但在媒体采访时,新闻学院抛出了与北大在应对世界大学排名时所抛出的“不作评论,只想做好自己的事”一样的论调:“学校暂不便回应。”-
北大不愿回应,在北大读书的另一名学子,却再一次用“毁灭”自己来延续着“悲大”的“杯具”:-
在贾昊跳楼自杀的阴影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头时,2009年11月25日中午,有“神童”之称——16岁考入北大、硕博连读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07级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却在宿舍内触电自杀,再次让全国震惊。-
不到9个月时间,就有三名北大硕士生、博士生、双硕士,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 osp
- 2010/3/26 4:17:06
呵还是上邯大吧!安全
- 末名马
- 2010/3/26 4:17:06
都是自己的选择,怪不得任何人。
- Salooloo
- 2010/3/26 4:17:07
顶精品 有深度 顶
- 平凡人
- 2010/3/26 4:17:08
没跨进过北大的门槛就没资格评价它!
- zhouqh
- 2010/3/26 4:17:09
只能说个人心里承受能力不一样·!那个学校都有这样的~!别人没权利去说什么~!又不是你亲身经历的~!


论坛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