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在福永街道怀德社区一养猪场查到两桶疑似“潲水油”,并当场予以销毁。
“潲水油”未绝,“地沟油”又来。从餐饮店的“地沟”、“下水道”里掏出油污、油垢,然后经过简单加工再回到市民的餐桌……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下发了《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广东是一个餐饮大省,连日来,本报记者在珠三角各地展开多方调查采访,揭开“地沟油”三大去向,通过何种方式流入消费者餐桌?
统筹/王广永文、图/记者秦仲阳、黄健能、陈治家、王纳、代希奎、王广永、张丹
“地沟油”流向
1.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2.酒楼→收集者→酒楼、餐馆(低价购买)→顾客餐桌
3.养殖场(牲畜的饲料)
【记者暗访】 “地沟油”三大流向
大部分进入化工厂
江门市江海区一家大型化工公司前,一辆满载“地沟油”的车辆停驻。记者随该车辆进入到化工厂,“地沟油”运到这里后,在两个油池里经过粗加工,分离出水和残渣后,通过输油管进入贮油罐,然后再抽入“生物柴油反应釜”,加入酒精、硫酸等原料,经过5个小时的化学反应后,就可以变成“甲脂”,即大家熟悉的“生物柴油”,主要销往一些工厂做动力燃料。
实际上,绝大部分“地沟油”都被收集后粗加工用于化工用途,而不是大排档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