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论坛闲话邯郸 → 2009年度感动邯郸人物事迹(图)(连载)
查看完整版本:2009年度感动邯郸人物事迹(图)(连载)
2010/3/26 3:33:23
1、邱县舍己擒凶的优秀警察——梁喜军

    梁喜军,男,33岁,邱城派出所民警。人民警察是“英勇”的代言人,而梁喜军把这个词的内涵诠释得更加深刻、伟大。 2009年9月21日11时许,在获悉批劳在逃人员石某回家的信息后,梁喜军与战友在所长的带领下迅速赶赴现场实施抓捕。面对手持凶器、大声叫嚣的犯罪嫌疑人石某,梁喜军同志临危不惧,只身冲向手抡铁锤的石某,凶狠的犯罪嫌疑人砸伤了他的手臂和头部,他仍忍着剧痛配合其他民警将手持凶器的石某抓获。民警梁喜军同志光荣负伤住院后,被确诊为左胳膊骨折。县委书记陈飞获悉这一先进事迹后亲自到医院进行慰问并称赞梁喜军同志:“面对手持凶器的犯罪分子临危不惧,履职尽责,不愧为人民警察的光荣称号”。


2010/3/26 3:33:23
- -
2010/3/26 3:33:24
奥运安保期间他坚持24小时在岗在位,头疼得实在厉害,就用椅背顶着缓解一下,硬是没请一天假。2008年10月,还带队与选拔出的50名年轻干部赴清华大学进行学习培训,虽然往返于医院和学校之间却从未耽误过课程,每天紧张的学习结束后,他经常到各个学员宿舍和大家深入讨论,谁也不会想到,此时的他正在悄悄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去年底到今年初,街道社区两委开始换届。他长时间地扎在社区换届工作的第一线,大到选举方案、会议议程,小到会场的布置、选票的印刷,都一一过问。晚上,妻子偷偷给他关了手机,想让他睡个安稳觉,被他发现后还批评了一通。

履职尽责 勇于创新

从事组织工作多年的王彦生知人善任,始终坚持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为了培树起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他结合多年心得,总结归纳出干部工作的“四对”原则:“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让实干者无悔;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让公正者无畏;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嫉妒,让谏言者无虑”,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现任涉县党校支部书记的付岩伟,于1991年4月因文字功底扎实被调入县委组织部工作。由于敬业勤勉,他进步迅速,很快成为部里写材料的“大拿”。一年后,涉县组织部成立研究室,要选拔一名主任。当时付岩伟所在的组织科有两名副科长,办事员中也有比他年龄大或早到组织部工作的同事。但作为分管副部长,王彦生却极力推荐付岩伟,理由是:研究室承担着大量写材料的任务,非笔头过硬者不能胜任。最终,付岩伟被破格提拔,从办事员直接提拔成了股级干部。
2001年,在曲周县委组织部开展的一次干部考察中,一名机关副职在干部调整时有些争议,但是王彦生通过多方走访,了解到这名干部性格耿直率真,不太注意说话的方式,但却是一个很有思想和魄力的可造之材。于是,他举荐这名干部到最为困难的基层担任正职。结果,短短一年时间,这名年轻干部就打开了局面,还在年底考评中一举拿下几个先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2001年,曲周县一乡党委要对一名党员进行处分,《决定》送到组织部后,被王彦生按下了。他亲自带队实地走访了解情况,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后,他认为:这名党员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于是,他不仅没有处分这名同志,还支持他担任了支部书记。现在,这名干部所在的村已成为全省有名的典型示范村,而这名干部也多次感慨道:没有王部长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更不会有我们村的今天!
曲周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牛玉禄在刚提任副部长时,与几位同样得到提拔的干部商量,共同请王部长吃个饭,表达一下心中的谢意。结果话一出,就遭到王彦生的婉拒:“好好干工作,就是对我的最好报答。要是真过意不去,就等我见马克思的时候,送我个花圈就可以了。”孰料一语成谶!今年2月6日,在王彦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牛玉禄恭恭敬敬地献上一个精美的花圈后,满脸泪流:“王部长啊,要是知道上天有这样的安排,我宁愿永远不给您送礼!”
    王彦生性情温和、平易近人,没有半点“官架子”。甚至下级送给他文件,他在认真批示和修改后,也很少打电话叫人来取,而是亲自送到工作人员手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随和的人,一旦面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性问题,就立刻变得刚硬倔强,寸步不让。经常讲:做人要有准则,做事要有原则。在档案管理中,年龄、党龄、工龄和学历是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一个人进退留转,工资福利等切身利益。个别干部因在招工、入伍时把年龄改大了,现在想改回来,便多次找到王彦生,但这类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事情,他总是坚决予以回绝,并不厌其烦地做工作、讲政策,保证了党的政策的严肃性和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在他担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后不久,一位老领导找到他,想请他帮忙为亲戚办理转干手续。因为不符合有关规定,王彦生婉言拒绝了。曾有一名干部多次找组织要求提拔,并托数位领导说情,在打了近两年“公关战”却毫无收获后,这个人气急败坏地找到王彦生不无威胁地说“你难道不想给自己留条后路?”王彦生拍案而起,针锋相对:组织原则不是任意交换的筹码!你这种作风不改,迟早会犯事!事后不到一年,这名干部就因违纪受到了处分。

2010/3/26 3:33:25
王彦生注重形象,尽其所能维护组织工作的神圣和尊严。一向亲切和蔼、从不着急的王彦生,却因为一挂鞭炮而发火。那天,部里的几个年轻干部到一家烟花炮厂搞调研,正值年关,临走时,厂长随手给了他们每人一挂鞭炮,当他们将其中的一挂给了王彦生并告知来历时,他的脸色立刻变得很严肃,厉声训诫大家:组工干部什么时候都得注意自己的形象,维护组织的形象!哪儿拿的就送回哪儿去。在大家的记忆里,那应该是他唯一的一次发火。但也让所有的人都清楚地看到了王彦生内心那份对组织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多年来,王彦生无论走到哪个岗位总是勇于创新。在涉县工作时,王彦生倡导建立了“村支部书记功绩榜”,对村干部进行激励。在曲周,他筹备组织的副科级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开创了该县干部选拔任用上的先河。到丛台区工作后,王彦生十分注意了解街道组织建设情况,他发现街道与辖区内一些省市级单位关系不好处,经过调研提出了街道“大工委”的构想,把辖区的市直、省直及部属单位的党组织纳入街道党建工作。他分包的丛西街道有省市级单位26个,都有自己的上级党委,开始他们大都不愿意参加“大工委”,于是,他带头到这些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终于使“大工委”建立起来,使街道党建工作有了有效平台,上级部门专门到丛台区对这一创新进行了调查。
    他善于学习、善于思考,他所撰写的多篇党建理论研究文章,如《贫困山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等在省、市级重要刊物上登载,他业余时间主编的《基层党建工作指南》、《奋斗者的足迹》等书籍,对指导组织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淡泊名利 清正廉洁

在王彦生的档案中,除了工作之初的几次奖励外,很难找到他担任领导后的个人荣誉或奖励。因为他总是将本该属于他的荣誉让给别人。有位年轻干部感叹说:“他常说工作是你们干的,荣誉还是给你们年轻人,这是对你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你们今后工作的更高要求。”对荣誉如此,对于职位更是如此。2002年党委换届时,他担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推荐他担任县委副书记,他却主动提出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2007年丛台区人大、政协正职空缺,领导准备推荐他任政协主席,但他主动向考察组提出:自己的身体状况已不适宜于开拓新岗位,不如把机会让给其他更有发展的干部。由于王彦生的一再谦让,他成为邯郸市在基层组织部长岗位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达11年之久。
2006年春节,因工作屡次推迟就诊时间,王彦生的病情明显加重,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不得不趁着大年初一的放假时间去北京医院看病。为了节省开支,他执意将妻子留在家中,只带着女儿来到北京。当时区委组织部一名副部长正在北京的妹妹家过年,就给王彦生打电话,想让他到家里去坐坐。在被婉言拒绝后,这名副部长不放心,循着地址找去。一进门,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窗外鞭炮声声、家家合乐融融,而王彦生和女儿却住在一家没有暖气也不供应热水的小旅馆里,看到他女儿正坐在床边流着眼泪给在家里的母亲电话拜年时,这名副部长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这家旅馆条件太差了,她想给王部长换个像样的宾馆,而王彦生却表示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出门在外有个地方住就行了,没有必要太讲究。
他公私分明,严于律已。在曲周任职期间,他将父亲接到身边照顾,组织上把粮食局招待所的一处闲置房安排给他父亲住,在他父亲走的时候,他主动付清了房费、水费、电费等一切费用。家属及女儿到曲周看望他时,他总是坚持让她们到大食堂自费就餐。多年来,王彦生无论女儿结婚、外出参观学习、就医看病、逢年过节,从未向任何单位部门伸过一次手。
“为人之道在于正,为官之道在于廉。”这是王彦生的人生准则。2007年,一名开发商想当丛台区人大代表,由于群众基础较差,提名没有通过。他特意找到王彦生,表示“只要能成事,花多少钱都行”,并当场放下2万元转身就走。王彦生气愤地站起,把钱扔了出去。其实他过得也并不富裕。他和妻子都是挣死工资的,还要赡养老父亲,供孩子上大学,加上林林总总救助贫困群众的开支,日子一度紧紧巴巴。他刚调到丛台区任职时,一家人租住在80平米的旧房子里,只有两个卧室。两年后,女儿大学毕业回来,住不开了,才张罗买了一套90多平米的二手房。当时,因为钱不够,还向亲戚借了5万元。

2010/3/26 3:33:26
他生活十分节俭,从不讲究吃穿,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在外出差或在县区加班时,基本是在路边的小摊小店用餐。他对自己如此苛刻,却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丛西街道举行募捐时,他亲临现场毫不犹豫地再次捐出一个月的工资。
在常人看来,组织部长“有职有权”;但作为王彦生的女儿,王玉洁却没有享受过一点特权。2005年,王玉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被分配到一家街道办事处工作。每天打字、送文件……琐碎的事物让她渐感厌烦。有一天下班回家,她向父亲抱怨办事处的工作太杂了,学不到什么东西,想让父亲出面把自己调到清闲一些的部门或岗位工作,哪怕到区机关帮忙也行啊。王彦生当即就沉下脸来,狠狠地批评了她,教育她要端正工作态度,先学会做人,再去做事,不要眼高手低,要踏踏实实。结果,王玉洁不仅工作没调成,王彦生还亲自给她单位领导打电话说,一定要对她严格要求,不许有丝毫的照顾。直到2009年6月,王玉洁上班4年后,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才调到了丛台区纪委工作。而此时,王彦生已经离世4个月了!

大爱无言  情重如山

    在群众眼中,王彦生是个善良且富有感恩心的人。对故乡涉县鹿头镇西安居村,他更是多牵着一份挂念与关心。村里的机井打不上水来,他亲自找人协调,在周边又为村民们开了一眼;输送井水的露天渠道常常因为杂物堵塞,影响到用水安全,他多方筹措资金买来管道,把水引进了每一户院落。尽管成年后就和父亲离开了山村,但每年过年,王彦生都要回村看看,为老年人送上食品,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塞上慰问金。今年正月初五再次回村时,他仿佛有所预见,坚持走访了村里所有需要帮助的家庭,每户都悄悄留下一、二百元。他经常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在丛台区工作期间,当他了解到80多岁的高连荣老人,无儿无女,常年瘫痪在床;福利厂下岗职工何梅田和她的丈夫都身有残疾,没有收入来源时,立即通过丛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丽英联系,和这两户家庭结成了对子,经常给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使他们的生活有了最基本的保障,身心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他在曲周东路庄村调研时,看到村民李守仁家生活十分困难,马上掏出一百块钱,给了孩子,让他交学费、买书本、嘱咐孩子好好学习。又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划给了李家一片荒地,承包种树苗,解决了李家的生活困难。
      在同事眼中,王彦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兄长。他整天忙于工作,把去医院复查的时间都安排在过年过节放假的时候。而周围的同事们要是有个什么事,他总会亲自到现场看望。有一次,一位同事因病急需手术,王彦生听说后不顾自己身体的不适,忙抽出时间来赶过去看望,并亲自把这名干部送进了手术室。而他自己有事却从不愿给他人添麻烦。一次,一个在单位加班至深夜的工作人员看到王彦生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走进才发现他正发着高烧躺在床上,泡好的方便面已经凉在了一边。当到达医院时,他的体温已高达39.4度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打过一个电话,麻烦任何一个工作人员。
在父亲眼中,王彦生是个至善至孝的好儿子。虽说忠孝不能两全,可是王彦生平时里即使工作再忙,身体再累,都会坚持每天给父亲打一个电话,每隔几天就回家给老人擀面条或者包顿饺子,多年来从未间断过。到丛台区工作后,他坚持租房把父亲接到身边照顾,并给老人介绍了个老伴。当得知儿子病逝的消息时,老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悲痛失声痛哭。在妻子眼中,王彦生是个一天到晚忙碌不停的人。从知道丈夫得病的那一刻起,她就一直提心吊胆。看到病情愈发严重的丈夫不是硬抗着就是大把大把地吃药顶着也不休息,妻子无可奈何。在女儿眼中,王彦生是个大爱如山的好父亲。平日里严肃苛求,却从未对孩子说过重话;从不言爱,却总记得给女儿买生日礼物。
2009年2月4日,丛台区政协会议开幕当天,为筹备大会连续忙碌多天的王彦生感到头痛加剧。妻子劝他别去开会了,可他执意要参加。妻子拗不过他,把早饭端来。草草吃了两口正准备起身时,王彦生“呀”的一声,捂住了头。接着,便突然倒地,再也没有醒来。


2010/3/26 3:33:28
2、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人民好公仆——王彦生(丛台区)
[flash]http://player.ku6.com/refer/luMcfcVV6MuvZ1SC/v.swf[/flash]
        
王彦生,男,汉族,1959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1975年参加工作,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等职。先后被邯郸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9年2月4日,因病不幸去世,年仅49岁。
在群众眼中,王彦生是个善良且富有感恩心的人。对故乡涉县鹿头镇西安居村,他更是多牵着一份挂念与关心。村里的机井打不上水来,他亲自找人协调,在周边又为村民们开了一眼;输送井水的露天渠道常常因为杂物堵塞,影响到用水安全,他多方筹措资金买来管道,把水引进了每一户院落。尽管成年后就和父亲离开了山村,但每年过年,王彦生都要回村看看,为老年人送上食品,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塞上慰问金。今年正月初五再次回村时,他仿佛有所预见,坚持走访了村里所有需要帮助的家庭,每户都悄悄留下一、二百元。他经常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在丛台区工作期间,当他了解到80多岁的高连荣老人,无儿无女,常年瘫痪在床;福利厂下岗职工何梅田和她的丈夫都身有残疾,没有收入来源时,立即通过丛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丽英联系,和这两户家庭结成了对子,经常给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使他们的生活有了最基本的保障,身心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他在曲周东路庄村调研时,看到村民李守仁家生活十分困难,马上掏出一百块钱,给了孩子,让他交学费、买书本、嘱咐孩子好好学习。又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划给了李家一片荒地,承包种树苗,解决了李家的生活困难。
      在同事眼中,王彦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兄长。他整天忙于工作,把去医院复查的时间都安排在过年过节放假的时候。而周围的同事们要是有个什么事,他总会亲自到现场看望。有一次,一位同事因病急需手术,王彦生听说后不顾自己身体的不适,忙抽出时间来赶过去看望,并亲自把这名干部送进了手术室。而他自己有事却从不愿给他人添麻烦。一次,一个在单位加班至深夜的工作人员看到王彦生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走进才发现他正发着高烧躺在床上,泡好的方便面已经凉在了一边。当到达医院时,他的体温已高达39.4度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打过一个电话,麻烦任何一个工作人员。
在父亲眼中,王彦生是个至善至孝的好儿子。虽说忠孝不能两全,可是王彦生平时里即使工作再忙,身体再累,都会坚持每天给父亲打一个电话,每隔几天就回家给老人擀面条或者包顿饺子,多年来从未间断过。到丛台区工作后,他坚持租房把父亲接到身边照顾,并给老人介绍了个老伴。当得知儿子病逝的消息时,老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悲痛失声痛哭。在妻子眼中,王彦生是个一天到晚忙碌不停的人。从知道丈夫得病的那一刻起,她就一直提心吊胆。看到病情愈发严重的丈夫不是硬抗着就是大把大把地吃药顶着也不休息,妻子无可奈何。在女儿眼中,王彦生是个大爱如山的好父亲。平日里严肃苛求,却从未对孩子说过重话;从不言爱,却总记得给女儿买生日礼物。
2009年2月4日,丛台区政协会议开幕当天,为筹备大会连续忙碌多天的王彦生感到头痛加剧。妻子劝他别去开会了,可他执意要参加。妻子拗不过他,把早饭端来。草草吃了两口正准备起身时,王彦生“呀”的一声,捂住了头。接着,便突然倒地,再也没有醒来。
 

2010/3/26 3:33:29
2、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人民好公仆——王彦生(丛台区)

        
王彦生,男,汉族,1959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1975年参加工作,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等职。先后被邯郸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9年2月4日,因病不幸去世,年仅49岁。
在群众眼中,王彦生是个善良且富有感恩心的人。对故乡涉县鹿头镇西安居村,他更是多牵着一份挂念与关心。村里的机井打不上水来,他亲自找人协调,在周边又为村民们开了一眼;输送井水的露天渠道常常因为杂物堵塞,影响到用水安全,他多方筹措资金买来管道,把水引进了每一户院落。尽管成年后就和父亲离开了山村,但每年过年,王彦生都要回村看看,为老年人送上食品,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塞上慰问金。今年正月初五再次回村时,他仿佛有所预见,坚持走访了村里所有需要帮助的家庭,每户都悄悄留下一、二百元。他经常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在丛台区工作期间,当他了解到80多岁的高连荣老人,无儿无女,常年瘫痪在床;福利厂下岗职工何梅田和她的丈夫都身有残疾,没有收入来源时,立即通过丛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丽英联系,和这两户家庭结成了对子,经常给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使他们的生活有了最基本的保障,身心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他在曲周东路庄村调研时,看到村民李守仁家生活十分困难,马上掏出一百块钱,给了孩子,让他交学费、买书本、嘱咐孩子好好学习。又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划给了李家一片荒地,承包种树苗,解决了李家的生活困难。
      在同事眼中,王彦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兄长。他整天忙于工作,把去医院复查的时间都安排在过年过节放假的时候。而周围的同事们要是有个什么事,他总会亲自到现场看望。有一次,一位同事因病急需手术,王彦生听说后不顾自己身体的不适,忙抽出时间来赶过去看望,并亲自把这名干部送进了手术室。而他自己有事却从不愿给他人添麻烦。一次,一个在单位加班至深夜的工作人员看到王彦生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走进才发现他正发着高烧躺在床上,泡好的方便面已经凉在了一边。当到达医院时,他的体温已高达39.4度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打过一个电话,麻烦任何一个工作人员。
在父亲眼中,王彦生是个至善至孝的好儿子。虽说忠孝不能两全,可是王彦生平时里即使工作再忙,身体再累,都会坚持每天给父亲打一个电话,每隔几天就回家给老人擀面条或者包顿饺子,多年来从未间断过。到丛台区工作后,他坚持租房把父亲接到身边照顾,并给老人介绍了个老伴。当得知儿子病逝的消息时,老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悲痛失声痛哭。在妻子眼中,王彦生是个一天到晚忙碌不停的人。从知道丈夫得病的那一刻起,她就一直提心吊胆。看到病情愈发严重的丈夫不是硬抗着就是大把大把地吃药顶着也不休息,妻子无可奈何。在女儿眼中,王彦生是个大爱如山的好父亲。平日里严肃苛求,却从未对孩子说过重话;从不言爱,却总记得给女儿买生日礼物。
2009年2月4日,丛台区政协会议开幕当天,为筹备大会连续忙碌多天的王彦生感到头痛加剧。妻子劝他别去开会了,可他执意要参加。妻子拗不过他,把早饭端来。草草吃了两口正准备起身时,王彦生“呀”的一声,捂住了头。接着,便突然倒地,再也没有醒来。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