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opqikan.com/medpaper/gukez/ 骨科护理论文急诊抢救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研究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早期的防治,对提高成功抢救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1]。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抢救的500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抢救的500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8±4.5)岁,其中男性患者257例,女性患者243例,65岁以下患者355例,65岁以上患者145例,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者295例,不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者205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分析所选患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年龄,性别,既往慢性疾病史等临床资料与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以及急诊抢救的原发病分布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资料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原发疾病与死亡的相关性
本组500例患者经过急诊抢救,其中13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27.0%,患者的原发疾病与死亡的相关性如下所述:原发疾病为消化系统者115例,死亡率为34.8%(40/115),神经系统者105例,死亡率为39.0%(41/105),呼吸系统者88例,死亡率为25.0%(22/88),循环系统者67例,死亡率为22.4%(15/67),内分泌系统者50例,死亡率为18.0%(9/50),泌尿系统者40例,死亡率为12.5%(5/40),其他者35例,死亡率为8.6%(3/35),患者的原发病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
2.2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7例,死亡者69例,死亡率为26.8%,女性患者243,女性患者66例,死亡率为27.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65岁以下患者355例,死亡者75例,死亡率为21.1%,65岁以上患者145例,死亡者60例,死亡率为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者295例,死亡者100例,死亡率为33.9%,不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者205例,死亡者35例,死亡率为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tp://www.topqikan.com/medpaper/gukez/ 3讨论
急诊抢救过程复杂,危重病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等临床特点,因此常常会出现预后不良的情况,严重者会出现死亡,随着我国的医疗科技水平和医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急诊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总体的死亡率仍然较高,因此,总结危重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分析导致急诊抢救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危重病患者的重点监测以及更有效的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意义重大[2-3]。本组500例患者中,13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27.0%,患者的原发病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四个系统,回顾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可知,年龄因素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年龄超过65岁患者死亡率达44.4%,高于年龄低于65岁者,另外,患者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者死亡率高于不具有既往慢性疾病史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为年龄,且存在慢性病史者的死亡率更高,患者的原发病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