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药害事件”,王艺介绍,儿科每个医生都有两个手册,一本手册是药物应用手册,就是医院使用医保和非医保药的目录,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这本手册知道所在医院可以用哪些药,主要是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疗,副作用是怎么样的等。第二本是儿童用药安全手册,这个本子上面用不同的颜色标出不同的页面,有些页面是儿童或者婴幼儿禁用的药物。这些临床医生一定要知道,哪些药物是婴幼儿禁用的药物。另外一种颜色标出来的是慎用的,比如说某一个年龄段没有很充分的资料,但是临床上为了救这个疾病必须用,这个药可能毒副作用比较大,现有的资料不够,临床经验不够,给予提示。还有一些比较明确的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在应用的时候规定要限制使用。像一些高级的抗生素药,对于一些疑难疾病的药物都有这种记录。
合理用药还有一个含义,必须综合考虑很多方面,如疗效、安全性、对病人是否适合、费用承担等。比如一个很小的孩子吃冲剂就比较合适,就给他开小快克之类的儿童感冒冲剂。如果有的家里面经济比较困难,或者需要用医保的,要尽量减少他自付的费用。合适的剂量、给药的途径、疗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医生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小孩用药的困难,并容易依从。现在很多信誉比较好的药厂也推出了自己儿童系列感冒药,例如快克公司出品的小快克系列,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标注有精确的儿童用量,就注意到了儿童用药的准确计量。
过敏孩子用药要特别注意
王艺提醒,给孩子开药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有没有“反指正”。所谓反指正,是指小孩有时候会有疾病交叉,使用药会同常规用药规范不同。
比如说有一些慢性疾病,免疫功能比较低下,又有呼吸道感染,又有性早熟,每天都在吃性早熟的药物,突然出现感冒、腹泻。这时给治疗他感冒、腹泻时,用药就要平衡。考虑药物跟性早熟有没有冲突,两个药服用有没有冲突,是不是隔开服用,隔多长时间,都是有“反指正”讲究的。
再比如对过敏的小孩,第一个药上去的时候已经过敏了,有的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还会引起肝功能不好、发热、全身皮疹。这时就要考虑要换另一个药。第二个药要选择跟第一个药完全不一样的,这时使用药会同常规用药规范不同。